欢迎观临宇茜文化传媒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登录

没有账号,请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输入提取码

教考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考资讯 > 上海政协为“3+3”高考改革模式,提了几条大胆建议

上海政协为“3+3”高考改革模式,提了几条大胆建议

发布时间:2017-12-17

    委实说,当前各省市推行的“3+3”高考新模式,并不是新鲜的货色,这不是多年前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翻版吗?事实证明:江苏省实施类似的方案几年后悄然废除,“拨乱反正”,事实上等于宣告改革失败。近几年来,江苏省由高考强省变成了普通省,其生源质量在高校,尤其是在北大、清华的口碑比原来降低太多。令人不解的是:江苏省作为高考改革先行先试省份,实施类似方案失败后,为何众多省市却依然要一意孤行、勇往直前地实施呢?这实在令人费解!不妨看上海政协委员施华这份关于新高考的提案。

从考试科目来看,“3+3”成了各省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目前除了浙江外都采用“6+3”模式,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浙江采用“7+3”模式,除了以上6个科目外,多了一科“技术”。

提案人曾跟方案制定者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制定3+3高考新模式的初衷是:

1、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2、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

从数学排列组合看: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的组合是可以达到二十余种,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彰显。但在中国体制没有健全的大背景下,在整个诚信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里,教育改革敢为天下先,果真能营造这样的教育氛围吗?

问题浮现

今年上海的高三年级已经实施了“3+3”高考新模式,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暴露出如下问题:

1

资源浪费严重

从我走访浦东各中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选科不总是凭兴趣爱好来选的,大多数学生是按学科的难易度进行选科的。由于文科相对简单,因此选择文科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这样造成原本较少的地理、生物老师奇缺,而原本较多的物理、化学老师偏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学生资源也浪费严重。从长远看,将来大学招收的大多是文科学生,社会就业形式会更加严峻,会出现社会不和谐现象。而且,物理、化学人数减少,会使得将来中国物理、化学人才短缺,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强国。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家。

2

分层走班收效不佳

由于新高考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因此分层走班是每个学校的必然选择。从实施情况看:走班制很难制定课表(少数学校为了好安排教学,动员或强制学生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3~4种或4~5种方案选科),而且来自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因合格考或等级考暂时汇集在一起,学生人数多,任课教师不堪重负,教与学的效果均不佳。中国式走班和外国学生走班,因人数体量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提案人认为:走班制不适合于中国国情。走班制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

3

英语考2次不合理

本来各省市高考改革已经准备淡化英语,现在变成英语考2次,加之总分150分,使得英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一门课。这可苦了英语老师。且不说语言只是一门对外交流的工具,现今机器翻译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人说:学好英语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提案人认为:只怕未必!提案人曾经访问过日本和韩国的多所中学,按理说,他们和美国是同盟国,与美国交流更多,按理其国际化程度更高。而他们的英语老师的口语能力甚至还不如我们这些作访问的数理化老师。我曾不解的问这些英语老师,这些英语老师几乎众口一词:“自己的母语最重要”。

提案人曾做过调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想考2次。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是考了A+,但为了打压其他比他稍差的同学拿A+,他也会参加第2次英语考试。这既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等级差只有3分是否合理?如何科学评判学生水平高低?这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有效应对的问题。

4

高二提前考生物、地理等级考不合理

生物、地理在高中阶段相对较容易,提前考不科学。据我了解:闵行区某重点中学行政命令:全体学生在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理等级考,到了高三阶段只选择一门课程,只需花费较少时间,而把大多数时间花在语、数、外上面。这些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3+3”高考新模式的赋分不合理。选修科目的等级考实际上只有30分(折合总分70分,合格考40分),学生语数外若很强,足以弥补这个30分。须知学生和家长精着呢!

因此,生物、地理提前考,以及选择科目的实际分值过少是又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

5

数学取消文理科考试不合理

数学取消文理科后,势必造成数学考试难度下降,再加上物理、化学成为选考科目。因此男生高考比较吃亏。从2015、2016年高考就能看出端倪。考进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女生大幅度增加,而男生大幅度减少。提案人并不是性别歧视,总体说来,男生理科天赋一般强于女生。若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提案人认为中国未来的自然科学发展担忧。

6

学生课业负担更重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上甲课作乙作业等,学生学习效果差。紧接着,恶性循环来了:每一科目的老师怕其他学科老师挤占自己学科时间,布置作业加码,学生就陷入了题海中了。教委虽然三令五申,不准进行周考、月考,但各学校均以各种名目进行模拟考、周考、月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的学生快要吐血。学生思考时间少了,悟性降低了,能力当然就降低了。这几年来,抱怨学生素质下滑厉害的高校老师明显多了。

换个角度破局

既然这些改革方案仍然因循旧有的“加减法”方案。我们为什么不从另外的角度加以思考呢?

1

打破旧有中学课本藩篱,实施教材重构

实施中学基础课程建设,必须走学科重构、学科重组、学科重建三个步骤。

所谓学科重构,就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具有权威性)为主体,以优秀海外国际课程教材,如IB课程、AP课程为参照,进行引进、借鉴、整合,融合国际课程的优秀元素,打造适合上海的本土教材。这就需要教材编撰者具有国际化视野,有很高的学养。

所谓学科重组,就是以中学中某知识为切合点,跨学科多维组合,架设学科通道,打通学科壁垒。其重组方式主要以专题重组为主。

专题重组:文科类的可以中国历史为主轴,将语文、中国地理、政治融会贯通;也可以世界历史为主轴,将英语、世界地理、政治融会贯通。比如:学习秦朝历史,可以学习先秦文学、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还可同时学习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地理,还可以学习了解相关封建国家政治治理方式及其政治制度等等。理科类的可以生命、环保、新能源或者航空航天为主题,把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劳技相关课程组合在一起教学。而对于音乐、美术等科目,可以进行戏剧重组,如歌剧、话剧、莎翁剧社等,这个课程将语文、英语、音乐、舞蹈、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组合在一起。

学科之间重新组合对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整体素质十分有用。学科教学局限于学科视界,着重于本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学科间组合宽泛于生活视界,它着重于对知识体系的应用,更着重于人的整体思维,更着眼于人的动态成长。这种实施方案,不仅学习了各学科知识,而且与当前教委、大学提倡的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完全契合。一句话,学科间组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所谓学科重建,就是重新建立新的学科课堂。今天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停留在形式,而更高层次的课堂重建是着重于课堂里的教学流,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动态内容要有思维、智慧和文化的含量,也就是学生在课堂里最终实际收获的是高价值、富思维的课程。

2

营造外部宽松环境,弱化升学率

事实上,类似“营造外部宽松环境,弱化升学率”的提法,教育部门已经喊了好多年。但事实上,高考一结束,各个学校的北大、清华人数多少、一本率多少清清楚楚。这些信息从何处来的?明眼人一目了然。

怎样杜绝上述问题呢?提案人认为:要充分依靠街道办事处,将学生的高考报名工作放在街道办事处,学生不填所在的中学,让一般人查不到学生其他信息,这样外部统计各个学校一本率就困难多了。而且,禁止重点中学私自发布自己学校的北大、清华人数和一本率。只有这样,各学校没有了高考升学率这副枷锁,才能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上。外部环境宽松了,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少了,社会矛盾也就少了,就不会出现2015年选修物理的考生家长自发到上海市教委、市政府门前静坐的问题了。

3

改变高考旧有方式,实施全新命题

若以某一中心学科进行命题,就会摆脱教师和学生猜题、押题的泥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案人曾经遵照学校指示,为选拔初三考高中的学生出过类似的试题,反响较好。现截取一部分:

14.jpg

 

本题以化学为载体,考察了语文、历史、化学等相关知识,考生靠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但基础知识是学生学过的,因此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4

组建权威考试中心,建设试题库,分层选拔学生

现在的教育为了所谓的社会和谐,而实施的是所谓公平教育、大众教育。这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距的,我们不能为了所谓的教育公平就束缚住了精英学生的自我发展。殊不知,在某种程度上社会的进步就是靠少数精英阶层推动的。2002年提案人在韩国首尔、釜山走访中学时曾参观了设在釜山的韩国唯一的精英学校,该校招收全韩国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使用韩国最优质的资源,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如何也让我国资优学生脱颖而出呢?

我们是否可以成立一个权威的游离于教育职能部门之外的考试中心(教育部也设立过教育部考试中心,但现在考试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彰显),考试中心由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教授以及著名的中学教师牵头,建立权威试题库,进行分层考试:达到某一分值符合进入北大、清华标准;达到另一分值符合进入复旦、交大标准等。高中三年期间国家可以定期考多次,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这样做,学生可以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在考试安排上比较从容。这种形式有一点考托福、GRE的特点。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各个重点大学的自招考试,避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的乱象发生。而现在的高考方案,事实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是不认可的。若认可,何必要举办夏令营、金秋营、冬令营、大学先修课等一大堆考试呢?

总之,高考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它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更关乎着中国的未来。只有决策部门精心调研,充分论证,改革的风险就会变小,承担的社会成本就会降低。亡羊补牢,未为迟也